政策利率连降!
继6月13日7天逆回购(OMO)操作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调降10个基点后,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也下调10个基点。分析人士预计20日即将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或亦调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5日,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和MLF利率。
央行为何此时密集降息?
利率“联动”下调
具体来看,央行官网13日发布早间消息,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利率降至1.9%。业内分析20亿元逆回购操作量完全对冲今日到期量,说明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供求关系平衡,无需大规模注入以维持资金面平稳。利率下调叠加近期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将有效带动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进而刺激信贷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提速。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政策利率下调,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将有效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
此后13日晚间,央行又公布了最新SLF利率表。SLF利率下调后,隔夜品种为2.75%,7天期品种为2.90%,1个月期品种为3.25%。
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降为2.65%。业内分析下调MLF利率,可以促进增量贷款利率更快下行,同时释放更强的“稳增长”信号,从而为经济修复提供支持。
6月13日,SLF利率表。
这三类利率都是我国政策利率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OMO是短期货币政策工具,MLF是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SLF是央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近期降息配套动作,就是通过“逆回购利率—利率走廊上限利率(SLF)—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
降息为何在此时?
本轮调整前,OMO、SLF和MLF利率均已连续十个月按兵不动,上一次变动还是在2022年8月15日。
为何时隔多月降息?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赴上海调研时指出,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专家认为,本轮央行“三箭齐发”降息正是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行动,释放出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信心。
具体来看,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虽然当前信贷与社融增量总体维持稳健,但仍有待提振。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
从物价水平看,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仅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有所恢复,但恢复的态势还不够稳固,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仍然较弱,部分中小微企业尚未走出困境。央行13日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传递出政策利率有所松动的迹象。随后,SLF和MLF利率也下降10个基点。政策利率下降,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央行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和个人贷款的利率负担,同时推动资金流入到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刺激经济复苏。
房贷能少还了?
随着MLF利率下调,作为利率传导下一环的LPR也被认为有很大可能在本月调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LPR下调,与LPR紧密相连的贷款利率也有望迎来新一波调整。业内分析,LPR下调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存量房贷和新增房贷利率都将下降,住房消费者负担减轻,还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基于以上分析,业内预计三季度存降准空间。
其中6-7月逐渐会看到政策变化,密切关注6月国常会和7月底政治局会议,可能的发力方向有:降息(预计LPR10-15BP)、降准;地方存量债务化解、城投化险的实质性举措;与基建相关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特别国债等;地产政策方面,在房住不炒大基调下,一线城市房地产实质性放松较难,但其余高能级城市需求侧仍有望进一步松动。房企融资端松绑政策有望加强落实;产业政策方面,继续支持“卡脖子”、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消费方面,多措并举促进消费,例如汽车家电、地方消费券、其他政策等。
其他利好
6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其中提到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除了“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外,还提到了不少利好!
1、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2024年底前,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2、加强重点领域支持。
落实税收、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支持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3、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
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增加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加快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开展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对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5、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汇率避险成本。
强化政银企协作,加大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优化外汇衍生品管理和服务,通过专项授信、数据增信、线上服务和产品创新等方式,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
6、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实施公平竞争审查督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加大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执法力度。
7、继续阶段性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
8、延续实施部分稳岗政策。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9、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修改完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继续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落实工业用地配置政策,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切实降低企业前期投入。
湾区财经综合自澎湃新闻、北京日报、金融界、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王迪
标签: